春風拂面,朝陽似火。4月7日清晨,銅山區(qū)劉集實驗小學的操場上,一場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升旗儀式在鏗鏘有力的步伐聲中拉開帷幕。全校兩千余名師生整齊列隊,鮮艷的紅領(lǐng)巾與迎風招展的國旗交相輝映,將校園裝點成一片紅色的海洋。
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旋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全體師生的莊嚴注目下,五(3)中隊少先隊員代表丁子洋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上演講臺。他以《讓民族精神在心中扎根》為題,用清脆有力的嗓音講述了自己參觀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的感悟:"當我看到支前民工留下的獨輪車轍,終于明白民族精神是無數(shù)普通人用奉獻刻寫的豐碑。"他號召隊員們從日常做起,在課堂求知、在校園互助,用實際行動傳承革命先輩的精神火種。
德育處主任楊秀菊的總結(jié)講話將儀式推向高潮。她以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華為芯片研發(fā)等新時代事例,詮釋民族精神的當代內(nèi)涵:“從戰(zhàn)場上的沖鋒號到實驗室里的顯微鏡,變的是奮斗的戰(zhàn)場,不變的是薪火相傳的信念?!?
這不僅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通過緬懷革命先烈,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了民族精神的偉大和不朽,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從而更加珍惜當下,努力學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撰稿:趙永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