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新四軍老戰(zhàn)士,徐州市老市長、市政協(xié)原主席、關工委首任主任、小海燕記者團名譽團長何賦碩同志與世長辭。噩耗傳來,我與辦公室?guī)孜煌緫阎吹男那?,手捧鮮花前去吊唁,看到何老靈前的遺像,他慈祥的面孔,微笑的遠去,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淚水霎時模糊了雙眼。何賦碩同志熱愛少年兒童,關心下一代的成長,關注小海燕記者團的發(fā)展,都傾注了大量心血,他為徐州市青少年兒童教育和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徐州市少年宮在快哉亭一座狹窄角落,活動面積小,建筑面積少,設備簡陋,條件差,無法開展全市性的大型活動,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讓徐州市青少年有一所寬敞的活動陣地,何賦碩同志決定建一所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動陣地,他召開市長辦公會研究建設方案,親自帶人考察選址,派設計人員到外地選最先進的建筑設計,指示要建設全國最先進的,20年不落后的建筑設施,適合青少年特色的教育活動大樓。
80年代初,徐州經(jīng)濟還不發(fā)達,除從財政擠出一點資金外,還欠缺一定的資金,這時何賦碩同志帶領市政府一班人,慷慨解囊?guī)ь^捐款,并號召全市市民、廣大青少年、中小學生自動出力捐款,在他的帶動下,1987年一座新興的青少年宮大樓屹立在故黃河的東岸,能同時容納上千人的培訓基地及校外活動陣地對外開放,大樓設計新穎美觀,有特色在全國也不多見,一時間成為我市一道靚麗風景,受到廣大青少年、中小學生的歡迎。
何賦碩同志從政協(xié)主席的位子上退下來,創(chuàng)建了徐州市關工委,并擔任關工委主任的重任。關心下一代需要有活動陣地,要有辦公場所。他主動牽頭要了項目在市中心繁華地段建起了千余平方米的下一代活動樂園,沒人管理他找市長要編制,引進專業(yè)人才,在他的關心支持下,經(jīng)徐州教育局、民政局審批,徐州市關工委成立了“徐州市關心下一代學苑”,創(chuàng)辦了徐州市小海燕記者團。小海燕記者團創(chuàng)辦以來,秉承“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在創(chuàng)新中飛翔”為辦團理念,以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為主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chuàng)辦20多年來,利用星期天集中起來學習寫作、鍛煉采訪、練習攝影,寒暑假走出學校,奔向社會大課堂,拜謁革命紀念地,游覽名山大川,參觀國家重點工程,采訪社會各界名流,小海燕記者團在社會大課堂的廣闊天地里展翅搏擊風雨,迎接時代大潮。
在何老的支持下,小海燕記者團先后舉辦了《中國西部萬里行》、《飛向大草原》、《走進祖國大西南》、《奔向延安》、《井岡山紅色之旅》、《黨在我心中》、《情系北京》、《魯迅茅盾故鄉(xiāng)行》、《走進世博會》、《采訪開國元勛的后人》等各類冬夏令營及大型采訪活動上百個,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途徑20余省市,行程十萬余公里,受到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的接見和贊揚,拜訪了上千位老將軍、老英雄、老作家、老模范、老黨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記者團的發(fā)展壯大是與他的關心支持分不開的,記者團舉辦冬、夏令營他親自到場為孩子們開營、授營旗、講話寄語,為孩子們鼓勁送行,他參加冬、夏令營成果匯報會,仔細聽取孩子們激動人心的匯報,感動時刻也曾擦過激動的淚水,他多次接受記者團的采訪,為記者團題詞,擔任記者團名譽團長。有一次何賦碩同志到南方去開會,南方人見到何老羨慕地說,你們徐州有個小海燕不簡單,很厲害,都“打”到北京去了,在上海也小有名氣,我們南京有“南有小紅花,北有小海燕”之說,何老聽了很高興,沒想到徐州的小海燕記者團在外地還這么有名氣?;氐叫熘菰谝淮螘h上何老把這一好消息向與會的同志傳達,與會同志聽了很興奮,徐州小海燕記者團為徐州爭了臉,徐州有這么一個優(yōu)秀的記者團,我們應該感到驕傲自豪??箲?zhàn)時期淮安出了一個新安旅行團,我們要把小海燕記者團辦成新時期的新安旅行團。何賦碩同志更加關注記者團,記者團有活動他積極參加,記者團有困難他給想辦法,記者團取得的成績他為之高興。
在他的關心支持下記者團榮獲了全國十佳文學社團,紅領巾優(yōu)秀社團、全國優(yōu)秀記者團、優(yōu)秀環(huán)保記者團等各類優(yōu)秀組織獎80余個。記者團多次在全國文學社團年會、全國記者團匯報會、省關工委表彰會、經(jīng)驗交流會介紹經(jīng)驗。記者團受到社會的關注,上海、河北、山東、安徽、連云港等省市先后組團來徐取經(jīng)。記者團受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的贊揚,全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在家里親切接見記者團,為記者團題詞,對記者團的成績給與充分肯定和贊揚,江蘇省關工委主任曹鴻鳴在省表彰會上贊揚記者團,徐州市小海燕記者團深入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增長知識增長才干,這在全省來講是首屈一指的。江蘇省委原書記、省關工委名譽主任儲江先后為記者團題寫“文明之花少年先鋒”、“搏擊風雨展翅翱翔”。在小海燕記者團成立十周年之際,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魯麗、陳至立、蔣正華、許嘉璐,國務院副總理彭佩云,中國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郭錫全、祖書勤,省委書記梁寶華,省關工委主任曹洪鳴、顧問儲江,時任徐州市委書記、市長等全國省市領導紛紛來信來電題詞,祝小海燕記者團越辦越好。十周年座談會上,市委書記、市長、秘書長、組織部長以及關工委領導親臨記者團,與小記者座談,祝賀記者團茁壯成長,何老高興地為小海燕記者團題寫了“展翅飛翔”四個瀟灑奮進的書法作品送到了小海燕。
何賦碩同志1940年參加新四軍,抗戰(zhàn)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出生入死,多次在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四肢三殘,被國家定為二等乙級殘廢軍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建設徐州,發(fā)展徐州,改變徐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關心培育青少年做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徐州小海燕記者團的發(fā)展壯大費盡了心血,老人家德高望重,有口皆碑,受人尊重。他多次榮獲“全國老干部工作先進個人”,“全國關工委特殊貢獻獎”、“全國老區(qū)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徐州人民心中一位優(yōu)秀老黨員、老戰(zhàn)士、老干部、好市長,小海燕記者團小記者心中的好爺爺,何賦碩同志離開了我們,我們永遠紀念他,懷念他。
徐州市關工委小海燕記者團 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