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房村鎮(zhèn)尚王觀摩了一堂精彩紛呈的科學課——機械擺鐘。課堂上,科學老師猶如一位知識的引航者,帶領小學學生們踏入機械計時的奇妙世界。
課程以一段關于古代計時方式的趣味視頻拉開序幕,迅速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也自然地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主角——機械擺鐘。老師放著機械擺鐘圖片,細致入微地講解其各個部件的名稱與功能,從擺錘到鐘面,學生們的眼中滿是好奇與求知欲。
緊接著,便是本次課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實驗探究。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擺滿實驗器材的桌旁,在老師清晰的實驗步驟講解后,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操作。他們小心翼翼地調(diào)整擺錘的重量、擺線的長度,全神貫注地觀察擺鐘擺動的頻率變化,并認真記錄下每一組數(shù)據(jù)。期間,老師深入各個小組,耐心傾聽學生們的討論,適時給予啟發(fā)與引導,幫助他們分析數(shù)據(jù)背后的科學原理。當有小組成功發(fā)現(xiàn)擺線長度對擺動周期的決定性影響時,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的成就感與喜悅之情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這堂機械擺鐘科學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親身體驗與深入探究,學生們對機械擺鐘的工作原理有了透徹的理解,同時也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學探索的種子。相信在這樣優(yōu)質課程的滋養(yǎng)下,學生們將在科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斷探索更多未知的奧秘。
課后,聽課教師們齊聚一堂進行評課交流。大家一致認為,這堂課在多個方面展現(xiàn)出了較高的教學水平。從教學目標的達成來看,學生們通過實驗探究和課堂討論,深入理解了機械擺鐘的工作原理以及影響擺的運動的因素,很好地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小組合作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學生們在自主探究中學會了如何設計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和分析結果;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也得到了有效落實,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明顯增強,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姓名]老師采用了實物演示、實驗探究、問題引導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使課堂生動有趣、富有啟發(fā)性。特別是在實驗環(huán)節(jié),實驗設計合理,組織有序,讓學生充分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面對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能夠靈活應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當然,在評課過程中,教師們也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例如,在實驗時間的把控上,可以更加精準一些,給最后的課堂總結和拓展環(huán)節(jié)留出更充裕的時間;在評價學生的實驗成果時,可以增加一些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通訊員:史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