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上午,銅山區(qū)啟星中學按照楊詢校長制定的期初教師培訓計劃,開展了第一場培訓活動。培訓主題:改課。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師牽著學生走的教學狀態(tài),打造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且能夠自主提問、自主解決問題的課堂生態(tài)。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做到主動學習、深度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善思善問的習慣,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楊詢校長主持培訓
為了達到學生能力與教學質(zhì)量的雙提升,啟星中學在徐州市學講課堂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問學課堂”的研究課題?!皢枌W”二字源自于清代劉開的《問說》:“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劉開說,問與學,相輔相成,不學不能提出問題,而不去提出問題就無法增加知識。這一觀點如能落實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會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深度學習。受此啟發(fā),啟星學校校長孫景啟給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部提出了“問學課堂”的研究課題。為了真正弄明白“問學課堂”的內(nèi)涵、特征和操作方法,以利老師們課堂實踐,初中部的楊詢校長將“問學課堂”的研究作為一個重要專題放在期初對全體老師進行培訓。
本次培訓的主講人是經(jīng)志芹老師,她從“問學課堂”的定義、特征、理論基礎以及“問”與“學”的主體、方式和課堂環(huán)節(jié)等方面做了探究匯報,并對“問學課堂”的課堂評價標準做了詳細解讀。
老師們在聽取了經(jīng)志芹老師對“問學課堂”所做的探究匯報后,又觀摩了一節(jié)“學講課堂”的公開課,在“學講”模式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取舍,形成“問學課堂”的基本操作流程。有了對“問學課堂”的初步認知,各備課組進行集體研討,針對學科特點,提出了各自的“問學課堂”結(jié)構(gòu)。
學科組進行研討
本次培訓形成的對“問學課堂”的理解,將會進一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驗證。真正落實好“問學課堂”的理念,一定能夠達到學生能力與教學質(zhì)量雙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