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十月,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開始了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二萬五千里的偉大長征。長征有多艱難,草根皮帶樹皮樹皮,都曾是紅軍戰(zhàn)士充饑的口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半條皮帶的故事,感受那段艱苦卓絕的奮斗歲月。
看到展柜里的展品,人們只覺得是不完整的皮帶,沒有人想到是美味的食物。這半條皮帶屬于紅軍戰(zhàn)士肖朝忠,那是他在長征過草地時,吃剩的口糧。松潘草地,如今風光秀麗,但對當時的紅軍戰(zhàn)士來說,處處危機四伏,沒有水、沒有糧食,只有風雨交加,沼澤、陷阱和不斷逼近的追兵。在這種情況下,皮帶、皮鞋,甚至包括馬鞍都成了紅軍戰(zhàn)士們賴以生存的口糧。
紅軍高級將領和普通戰(zhàn)士的待遇是一樣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半條皮帶的主人是任弼時,當時他是紅二方面軍政治委員。他和警衛(wèi)員就是每天割一點點皮帶,平時每個人大概就只能吃三小塊。對這種特殊的食材,暫時沒有特殊的烹飪方法,為了能夠咽下去,還要就著特殊的佐料,那就是樂觀。把皮帶燒焦了,煮熟了大家一起吃,他們稱皮帶為“草原荒地好干糧”,稱它叫“煮牛肉”,雖然很艱苦,但他們的這種樂觀主義精神,新中國成立后,任弼時的警衛(wèi)員把這半條皮帶捐獻給中國革命博物館。
今天博物館里展示的特殊食物,從一個小小的窗口,讓觀眾穿越時空,感受了艱苦卓絕的長征精神,認識了這一群特殊的人——紅軍戰(zhàn)士。他們在長征途中表現(xiàn)出對革命理想和事業(yè)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不怕犧牲、堅韌不拔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xiàn),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yè)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實小教育集團夏橋校區(qū)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