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郭文香,女,漢族,1988年12月生,山東諸城人,中共黨員,山東大學音樂學專業(yè),2013年7月參加工作,現(xiàn)任徐州市崇信學校音樂教師。
一、前言
“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為政之道;包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為官箴言;是毛澤東“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情壯志、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理想。初心純潔、熱烈、美好,她是人生起點的希冀與夢想,事業(yè)開端的承諾與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責任與擔當,鉛華盡染時的恪守與堅持。她在向真向善向美的追尋中,在升遷進退的守候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初心。黨員的初心,就是黨旗下的錚錚誓言,就是融入血脈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各個時期,正是一批批共產(chǎn)黨員恪守初心、接續(xù)奮斗,我們才迎來國家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二、人物故事
——周恩來的初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激勵中華兒女的勵志名言,是1911年14歲的周恩來在回答老師提問時說出的。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在江蘇淮安。1910年來到東北,先在鐵嶺上小學,后又轉(zhuǎn)到沈陽東關模范小學。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課的魏校長問同學們:你們?yōu)槭裁匆x書?同學們紛紛回答:為父母報仇,為做大學問家,為知書明禮,為讓媽媽妹妹過上好日子,為光宗耀祖,為掙錢發(fā)財……等到周恩來發(fā)言時,他說:“為中華之崛起!”魏校長聽到一驚,又問一次,周恩來又加重語氣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的回答讓魏校長大為贊賞。周恩來是如何確立起這一初心的呢?
周恩來小時候在淮安,除了得到養(yǎng)母陳氏的文化教育外,還在私塾讀書學文化,到東北求學開始接觸西學。周恩來1946年9月在接受美國記者李勃曼采訪時說:“十二歲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zhuǎn)變的關鍵,沒有這一次的離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無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輩一樣,走向悲劇的下場?!薄皬氖芊饨ń逃D(zhuǎn)到受西方教育,從封建家庭轉(zhuǎn)到學校環(huán)境。”到東北上學,讓周恩來開闊了眼界,知道了外國的一些情況,也初步看到了國弱民窮受欺凌的國內(nèi)現(xiàn)狀,當聽到辛亥革命爆發(fā),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消息后,在學校率先剪去象征清朝臣民的辮子。于是在魏校長問同學們?yōu)楹巫x書的時候,他能自然而然地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勵志名言。
周恩來從小學時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到南開學校畢業(yè)時與同學們互贈“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的留言,到日本留學又回國參加五四運動,再到歐洲勤工儉學又回國投身革命……就一直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三、學思感悟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表現(xiàn)了為國家和民族而奮斗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要博覽群書,全面發(fā)展,求真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zhì)人才,努力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為富國強民而不懈努力。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僅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升華,也是對以共產(chǎn)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和拓展,是激勵人們奮發(fā)努力、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
少年定下初心,之后為之奮斗終身,周恩來這種堅定地理想信念和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永遠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學習的典范。
圖文:郭文香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