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從來德為鄰
小徑通幽孕芬芳
叁秩不易風華盛
拾得千紅萬紫春
2024年是邳州市實驗小學建校三十周年,這是學校發(fā)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和新起點。
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特開辟“致敬30年:我的實小時光”專欄,老師們深情回憶了獨屬于自己的實小時光,勾勒出一幅幅溫情畫卷......讓我們一起推開記憶的大門,聆聽實小園里光陰的故事。從那一段段雋永的文字中,感受老師們對學校的款款深情。
我與實小的緣
孫輝,1970年6月生,中共黨員,1994年分配到實小工作,至今已30年。
教育格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和教育。
我的實小時光
實小禮贊
三十年前的八月,我懷揣著教育局的一紙分配通知書,在邳州市的西北角到處打聽著邳州市實驗小學,可是,無人知道,按照局領導介紹的大至方向,終于在一片稻田地中見到了一座高高聳立的大樓,樓前一群“工人”正在忙碌的干著活,趕忙去問,“工人們”說:“這兒就是實驗小學,我們就是這個學校的老師?!睆拇?,在這片熱土上,我經歷了三十個春秋,也見證著實小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以至于成為邳州市名校的發(fā)展歷程。今年恰逢實小三十周年校慶,領導安排說老教師都來說兩句,回想實小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似乎三十年光陰就在一瞬間,一目目如在眼前,還真的是頗有感慨,以一首小詩記之吧。
三十年前,
就在這,
一片稻田地里,
一座高樓,
凸顯孤獨,
大樓前的一條小路,
泥濘不堪,
長年累月,
被軋得,
高地起伏,
溝溝坎坎。
路邊稀疏彎曲的老柳樹,
更映襯著,
大樓與城區(qū)的格格不入。
在這里,
卻有著,
市領導的諄諄重托,
也有著邳州父老的滿滿期許。
在這里,
孕育著邳州教育一顆希望的種子,
在這里,
也有著一群拓荒者懷揣的夢想。
一切從零開始。
資金費用不足,
孫校長身先士卒,
老師們更是群情激昂。
上課之余,
放下粉筆,卷起袖子,
平道路,鏟雜草,鋪管道。
烈日炎炎,
曬黑了臉頰,
彎彎的扁擔,
壓痛了柔弱的雙肩。
老師們沒有一個喊痛,
沒有一個叫累。
在這里,
不是南泥灣,
卻是勝似南泥灣。
心中有夢想,
愛拼才會贏。
全面打好基礎,提高人才素質,
發(fā)展個性特長,開展民族藝術教育。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
吮吸著素質教育的春雨。
求真務實,開拓進取。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實小人憑著堅定的信念,榮辱與共,
創(chuàng)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與輝煌,
贏得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成長。
你看那一次次精彩紛呈的現(xiàn)場會,
師生同臺,競技相長。
再看那,
請進來,走出去的,
一場場精妙絕倫的講座和示范課,
教師們努力地吮吸著,
教書育人的營養(yǎng)。
還有那熱火朝天的,
各種各樣的活動隊,
在各類競賽中摘金奪銀,各顯所長。
讓孩子們在前進的道路上,
快樂成長,獲得成功的體驗。
跨入21世紀,
教育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
以人為本成為實小的核心辦學理念。
讀名著、誦經典,
努力打造書香校園。
理論沙龍,唇槍舌戰(zhàn),
校本課程扎實開展。
抓素質教育,一招不讓,
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大力加強信息化教育,
使學生的視野更加寬廣。
有播種、有耕耘,就有收獲。
三十年辛勤,三十年奮斗,
自然也是累累碩果。
那一塊塊掛滿墻壁的銅牌,
見證著邳州實小的榮光,
也勾起了曾經拼搏和奮進的回憶。
老師們,
還記否?
為了迎驗省實小,
老師們加班加點,
披星戴月,
一盆豆腐,一鍋粉條,一鍋稀飯,
席地而坐,
多像是生產隊似的吃大鍋飯,
老師圍坐一圈,有說有笑,
趕走了一天的疲憊與辛勞。
實小人擰成一股繩,
共撐一片天,
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能打勝仗,能打硬仗。
鑄就了那股不服輸的實小精神。
靠著這股精神,
造就了實小今日的輝煌,
讓實小在邳州基礎教育中永立潮頭。
祝福實小
今天,我為能成為你的一員,
感到驕傲和自豪,
明天,你將會為我們的成長,
倍感幸福和歡欣。
三十年實小,
你還很年輕,
你給百年的基業(yè)奠定了理想的基礎,
你給完美的人生塑造了絢麗的風姿。
實小,
我們的母校,
讓我們一同攜手共進,
共同創(chuàng)造更加絢麗的詩篇。
圖文丨孫輝
編輯丨黃靜靜
審核丨吳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