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激發(fā)全校教師的讀書興趣,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提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內驅力,打造學習型教師群體,4月10日午間府前路小學“書語茶香”讀書社于會議室內開展“研讀新課標,蓄力共成長”教師專業(yè)閱讀活動。
活動伊始,讀書社負責人趙舒然宣布了活動流程,對新課標中的變化進行梳理與解讀引領社員從“課程理念的新變化”、“課程目標體系”、“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表現”三個方面進行回顧與學習。
活動前,教師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鉆研新課標,在活動中,教師們積極分享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和感悟,通過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的方式生動展示了對新課標的深入解讀。
張永玲老師根據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談了三點體會:導入生活化,激發(fā)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將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她通過教學實例的闡述證明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要積極的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yǎng)成運用數學的態(tài)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
王艷老師在閱讀新課標時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怎是人人所必須呢?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那么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從研讀中她找到了一些答案: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后不到一兩年便很快忘掉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么業(yè)務工作,深刻于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fā)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正如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學生通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
紀宏利老師結合新課標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她指出過去的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減法的關系,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內的加減法是分開安排的,6到10的加減法是合起來安排的,這樣的“合”有助于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加減問題,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張雯老師表示2022版新課標的出現,為自己教學改進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數學教學改進的基礎工作就是兩個吃透,一為吃透教材,活用教材;二為吃透學生,講明道理。她結合“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的課例,指明當我們面對小學生時,需要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方式去講清數學的道理,學生理解算理才是關鍵,在教學中要堅持小學數學的“本色”,在具體課例中思考知識安排的合理性。
接下來,周秀校長對讀書社中優(yōu)秀讀書教師進行了表彰,并將銅山區(qū)教育局下發(fā)的教師必讀書籍贈予教師,提出具體閱讀要求,激勵更多青年教師讀好書,好讀書。
這次讀書活動不僅是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更是一次思想碰撞的盛會。教師們通過分享交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理念,拓展教育教學的視野。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期待教師們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