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種習慣,分享交流是一種樂趣。為促進教師成長,打造學習型教師團隊,房村鎮(zhèn)郭集小學開展了第五次“抒閱會”教師讀書分享會活動。
分享會上,老師們針對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里41——50條,提出不同的見解。
馮詩瑤老師讀書會中分享了5點:
1.教師日記的重要性2.如何寫教師日記3.教師日記的管理與保密4.教師日記的價值5.教師日記的實踐建議。
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反思,不必過度瑣碎。避免個人情緒對教學記錄的影響,做客觀記錄。
秦子童老師讀書會中分享了教師應當寫哪些計劃?
1. 認真?zhèn)湔n。2.增強上課技巧3.虛心請教其他老師。4.通過觀課、評課,匯總創(chuàng)新,為確立自身教學風格作指導,發(fā)揮優(yōu)勢。5.注重學生主體,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6.課堂氛圍良好,紀律嚴謹。
程娟老師讀書分享怎樣使兒童愿意學習?
1.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2.閱讀喚起學習興趣。3.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
我堅定地相信,誘使兒童自覺地、刻苦地從事腦力勞動的最強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賦予他的腦力勞動以人情味兒,使他感到愿意給自己的親人(爸爸、媽媽)帶來喜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
謝榮密老師、馬嬌老師和劉慧老師分享怎樣學習別的老師經(jīng)驗?
謝榮密老師認為: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jīng)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比如要學習自己本學科的一些專業(yè)知識概念,甚至還要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著作,給自己的教學提供強大的知識背景,從而讓自己對一些教學現(xiàn)象的認識更加的全面和透徹,能夠把握住問題的核心,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馬嬌老師認為:學習別的教師的經(jīng)驗就是讓我們在老教師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以更快的速度前進。這好比爬山,作為新教師,我們處于山的最低點,但不要忽視,山的最低點也是山的起點。
劉慧老師認為:1.不能單純地拿來主義或模仿。2.對學習的優(yōu)秀經(jīng)驗進行篩選和反思。3.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風格。4.思考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驗,并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
崔煥老師分享怎樣培養(yǎng)腦力勞動中的自我紀律?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最應該做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技能,而非知識本身,只有學生擁有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源源不斷地獲取新知。畢竟,教師只是學生生命中短暫的相遇,未來的路,還是要學生自己走。
孫金金老師分享的是要思考,不要死記。
作為老師我們一切理論獲得都要回到現(xiàn)實,解釋現(xiàn)實和指導實踐。如果不能把知識和現(xiàn)實結合起來,那就是我們老師的能力不夠,我們老師要多學習、思考、觀察生活,做到把抽象知識拉回到人間,拉回到現(xiàn)實生活。這也是我們在備課中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要思考,不要死記,使知識活起來,而不是變成學生的沉重負擔。
最后,孔校長一一點評老師們的分享,他為老師們撥開迷霧,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引路人,教師要多閱讀,才能把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世界的多樣與神奇,世事的無端與詭異,傳授給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學子們。
圖片提供:秦子童
撰稿:秦子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