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的精神成長,需要高品位閱讀的滋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要經(jīng)典專著的引領。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內在素養(yǎng),還可以在讀書中總結他人經(jīng)驗,吸取他人長處轉變?yōu)樽陨韮?yōu)點。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努力營造書香校園,讓好書陶冶教師高尚情操,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汴塘鎮(zhèn)中心小學爾雅書社于2022年10月19日開展了第三次“共讀一本書”討論與交流活動。
本次閱讀與交流內容依舊為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活動過程中,老師們逐個分享讀書心得,交流分享氣氛輕松而愉悅,每位教師清楚表達了自己讀書時的所想、所思、所悟,暢談讀書感言,抒發(fā)讀書感悟,分享自身的教育故事,給聆聽的老師帶來了一場心靈盛宴。
程琨老師圍繞“恐懼”提出了個人的見解,她提到“我們教的不是學生,而是人,一個擁有著各種社會屬性的人:我們不要忘了他們最終是改變未來的力量,而不是一個熟讀四書五經(jīng)的考試機器。社會上哪有那么多“人中之龍、人中之鳳”,社會的組成就像人體的器官。大腦只有一個、心臟只有一個,而更多的是那些默默無聞,卻必不可少的器官、組織,我想教育的初衷就在此。因此,把恐懼置身于外,放心大膽的向前走?!?
李明欣老師就如何看待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對于一個學生,尤其是有問題的學生來說,他學習成績不好不代表他就是一個壞學生,他為人處事也許比成績好的學生做得還要好。所以我們在看待學生的時候,要全面了解,完整看待,而不要非此即彼,讓學生產(chǎn)生恐懼:成績不好,我就是一個壞學生;成績好,我就是一個好學生。這樣的認識是不完整的,是片面的?!?
張帆老師重點關注了帕爾默提出的“我們要把愛的超越力量具體表達出來,那就是受難,也就是說我們要有愛要有包容之心。這樣我們才不會在沉默的教室里自問自答;不會對不同意見舉高臨下干預擾亂我們的計劃(即使我們說歡迎問題);不會懲罰那些跑題的學生(無論他們多么有創(chuàng)意),把他們拉回預定的主題?!睘槲覀冋f明了包容在教學里的重要性。
劉心茹老師說到“教學勇氣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但如果教師只庸限于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必然會導致自我陶醉和自我迷戀。因此,為了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教師還必須從純粹的自我認識中走出來,融入更大的共同體的世界。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教師既不是主體,學生也不是主體,教師和學生都成為共同體中的求知者?!?
此次讀書分享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一個平臺,老師在享受閱讀的同時,豐富了自身的理論基礎,提升了自身的專業(yè)水平。爾雅書社全體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會繼續(xù)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做專業(yè)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