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qū)實驗小學“師說心語”系列讀書活動第八十場讀書分享于2022年10月17日在學校報告廳開展。本次讀書活動由袁為為老師分享,分享書目是《陶行知文集》。
袁老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享:作者簡介、文集概要、經(jīng)典欣賞、讀后感想。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陶行知,原名陶文濬(jùn ),安徽歙(shè)縣人,是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中國幼教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文集概要
《陶行知文集》匯集了陶行知教育論述中最精華的部分,比較全面和集中地介紹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為我們留下了品讀的寶貴財富。
經(jīng)典欣賞
讀此書時,書中的這些句子讓我很受觸動。
1.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做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到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這段話有點小幽默的成分,也包裹著道理。即是說我們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輕易否定、看清一個學生。也許他就是未來的發(fā)明家,是要去改變世界的。
2. “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要教給學生的絕不僅僅是書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教書與育人并舉。
3. 成績不好,也不要輕易定義為“壞學生”。“壞學生”也許成績壞,心靈卻很好。
讀后感想
這些閃耀著光芒、睿智而溫暖的句子,時時提醒我,要做一名心中有愛、胸有情懷、不斷提升的教師。讀完此書后,我還有這些感想分享與大家:
一、正確的認識小孩子
陶行知先生告誡我們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其有詩曰:“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
我們成年人總是習慣低頭看孩子,而孩子則是在虔誠地仰望世界。//也許正是由于觀察角度不同,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認真重要的、不容忽視的、界限分明的。我們自以為與小孩子相比,我們在年齡身份和學識方面都占有極大的優(yōu)勢,卻不明白小孩子看問題的角度與我們有很大不同。
時常會聽到有老師呵斥學生:“小孩子懂得什么?”在陶先生的眼睛里,小孩子也能把我們“問倒”,倘若我們要想能完全回答出小孩子的問題,便是”取得一百個博士的頭銜也不為多”。我們要想自己的教室里有牛頓,有瓦特,有愛迪生,我們就“必得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孩子”。
二、相信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
陶行知認為:人人都是創(chuàng)造之人,沒有年紀大小的差別,也沒有愚鈍與聰慧的區(qū)別。時時都是創(chuàng)造之時,而且/往往是在山窮水盡時/柳暗花明,創(chuàng)造的契機/會真正來臨。所以,教育者最需要的是信任,相信孩子的創(chuàng)造才能,相信孩子的創(chuàng)造激情。
三、行動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招兄?
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知識和行動。沒有深厚的知識儲備,沒有知行合一的行動精神,創(chuàng)造就成為一句空話。孩子身上蘊含著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關(guān)鍵是我們?nèi)绾渭ぐl(fā)和引導。
四、發(fā)明的起點是問題
學問學問,學的關(guān)鍵在于問。敢于學習問題,善于提出問題,是善于學習最顯著的特征。學習的品質(zhì),也在于能否提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
孩子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驚奇和好奇,困惑和不解。在孩子向你發(fā)問時,千萬不要不耐煩,不要敷衍了事,而要認真對待,幫助他們努力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個人簡介:袁為為,畢業(yè)于咸陽師范學院,任教于銅山區(qū)新區(qū)實驗小學。
讀書格言: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教育箴言: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撰稿:李秋忱
攝影:李秋忱
審核:薛娟
編輯:李秋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