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關于公布2021年江蘇省教育
研究成果獎獲獎成果名單的通知
2021年度江蘇省教育研究成果獎獲獎成果名單 | ||||
序號 | 成果名稱 | 申報人 | 推薦單位 | 獲獎等級 |
1 | 為了兒童發(fā)展的無限可能——小學“童心母愛”育人模式的實踐建構 | 余穎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獎 |
2 | 批判性思維融入理科教學實踐研究 | 汪明 | 常州市教育局 | 一等獎 |
3 | 激發(fā)兒童想象力的小學科幻主題教育八年探索 | 吳敏敏 | 蘇州市教育局 | 一等獎 |
4 | 情感文明視野下的普通中學情感德育實踐 | 陳永兵 | 南通市教育局 | 一等獎 |
5 | 自制物理實驗教具促進深度學習的實踐研究 | 姜軍 | 淮安市教育局 | 一等獎 |
6 | 讓學習真實發(fā)生:區(qū)域推進中小學“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改革策略研究 | 顧俊琪 | 鹽城市教育局 | 一等獎 |
7 | 閱讀:中學英語學科育人實踐 | 卞金華 | 揚州市教育局 | 一等獎 |
8 | 融通學程:綜合育人的時代建構 | 胡存宏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獎 |
9 | 教育風險及其防范研究 | 倪娟 |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 一等獎 |
10 |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實踐困境與破解策略——基于江蘇省的調研分析 | 俞明雅 |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 一等獎 |
11 | 高職學生職業(yè)核心素養(yǎng)及其培養(yǎng)研究 | 桑雷 | 江蘇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12 | “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的高職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研究與實踐 | 陳永平 | 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13 | 職業(yè)院校教科研方法指南及論文導寫 | 方健華 |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 一等獎 |
14 | 在知識傳授中實現價值觀引導 | 李向東 | 南京大學 | 一等獎 |
15 | 《江蘇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路徑研究》調研報告 | 陳謙 | 南京大學 | 一等獎 |
16 | 當代中國高等學校學生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實踐研究 | 王暉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一等獎 |
17 | 我國專業(yè)學位博士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基于“全國專業(yè)學位博士教育質量調查”的結果 | 羅英姿 | 南京農業(yè)大學 | 一等獎 |
18 | 技術時代的教育學發(fā)展——兼議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學的兩種可能 | 伍紅林 | 江南大學 | 一等獎 |
19 | 現代職教教師教育:培養(yǎng)培訓一體化的研究 | 賀文瑾 | 江蘇理工學院 | 一等獎 |
20 | 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體系實踐探索 | 陳海波 | 南京體育學院 | 一等獎 |
21 | 數字時代兒童的主動學習實踐探索 | 吳邵萍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22 | 物理文化視角下關注素養(yǎng)提升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 夏廣平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23 | 學習力提升:用大任務驅動小學數學深度學習 | 嚴育洪 | 無錫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24 | 小學思政課協(xié)同教學實踐探索 | 宋梅 | 徐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25 | 兒童創(chuàng)想學習范式的實踐建構 | 莊惠芬 | 常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26 | 小學數學游戲化學習的實踐建構 | 王素旦 | 常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27 | 思辨性話(議)題教學實踐研究 | 史品南 | 常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28 | 指向跨學科素養(yǎng):普通高中跨界課堂的校本實踐 | 邵俊峰 | 蘇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29 | 經歷語文:讓初中生的語文學習回歸本原 | 丁義國 | 南通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0 | 蕊春物語:物型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 王笑梅 | 南通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1 | 立學課堂:區(qū)域課改20年研究 | 陳杰 | 南通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2 | 小學“問學課堂”的范型建構與實踐研究 | 熊福建 | 連云港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3 | 目標能級: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建構與實施 | 唐玉輝 | 淮安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4 | 讓孩子多一些具身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開發(fā)與實施 | 王國云 | 淮安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5 | 建構德育新模式涵養(yǎng)新時代好少年 | 羅燕翔 | 鹽城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6 | 小學數學開放題學習的思維評測與教學診斷實踐 | 楊傳岡 | 鹽城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7 | 指向表達的小學語文教學 | 劉吉才 | 揚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8 | 幼兒園親自然園本課程的構建 | 鄭黎麗 | 揚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39 | 中學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 楊香濤 | 鎮(zhèn)江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0 | 基于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數學寫作實踐 | 徐永忠 | 泰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1 | 初中數學常規(guī)考試命題與評價 | 鄧昌濱 | 泰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2 | 基于互聯(lián)網+的農村初中英語微課的研發(fā)及應用模式研究 | 劉亞芹 | 泰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3 | 基于品格提升“思?品”教學主張建構研究 | 李朝寶 | 宿遷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4 |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研究 | 朱志江 | 宿遷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5 | 職業(yè)學校積極德育模式構建與實踐 | 潘永惠 | 無錫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6 | 定向、導法、應用——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入地方優(yōu)秀文化教學模式實踐 | 姜紅艷 | 淮安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7 | 優(yōu)質教育長出來:質量導向的區(qū)域教育發(fā)展的整體聯(lián)動 | 楊文娟 | 常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8 | “互聯(lián)網+”背景下“云課堂”整體架構的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 | 葉鵬松 | 蘇州市教育局 | 二等獎 |
49 | 基于技術教學論的職業(yè)本科發(fā)展路徑探索 | 秦詠紅 | 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 | 二等獎 |
50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高質量發(fā)展的保障機制研究 | 龔方紅 |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51 | 揚州三把刀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研究 | 儲德發(fā) | 江蘇旅游職業(yè)學院 | 二等獎 |
52 | 基于產教深度融合的高職動物藥學專業(yè)群人才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實踐 | 楊海峰 |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 | 二等獎 |
53 | 江蘇民辦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 | 胡瑋 | 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yè)學院 | 二等獎 |
54 | 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yè)教育與能力提升研究 | 趙明 | 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 | 二等獎 |
55 | 世界一流大學學生事務管理研究 | 汪霞 | 南京大學 | 二等獎 |
56 | 高校學生對研討課認知與滿意度的實證研究——基于江蘇高校13356份問卷調查 | 邱文教 | 東南大學 | 二等獎 |
57 | 大學英語新課程體系探索 | 謝小苑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二等獎 |
58 | 一流本科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業(yè)務績效評價改革研究與實踐 | 黃波 | 河海大學 | 二等獎 |
59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藥學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課程改革思考 | 顧潔 | 中國藥科大學 | 二等獎 |
60 | 20世紀一二十年代歷史語境對工程學科構建的外緣性影響 | 張雪蓉 | 南京郵電大學 | 二等獎 |
61 | 人工智能的教育哲學思考 | 張剛要 | 南京郵電大學 | 二等獎 |
62 | 大學內部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文化邏輯 | 吳立保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二等獎 |
63 | 小學教師發(fā)展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江蘇省的調查 | 華偉 | 南京師范大學 | 二等獎 |
64 | 中國高校科研效率測算與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 | 陳琢 | 南京財經大學 | 二等獎 |
65 | 學為中心,信息賦能——新醫(yī)科課程混合教學改革的思路與路徑 | 陳明 |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 二等獎 |
66 | 高校學生學業(yè)表現數據建模研究 | 丁國勇 | 南京審計大學 | 二等獎 |
67 | 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江蘇道路研究 | 馮年華 | 金陵科技學院 | 二等獎 |
68 | 創(chuàng)新型人才成長規(guī)律研究 | 曹杰 | 徐州工程學院 | 二等獎 |
69 | 安全工程專業(yè)人才創(chuàng)新型培養(yǎng)研究與實踐 | 邵輝 | 常州大學 | 二等獎 |
70 | 企業(yè)參與職業(yè)院校實習是否獲利?——基于109家企業(yè)的實證分析 | 冉云芳 | 蘇州大學 | 二等獎 |
71 | 社會結構與高等教育分流 | 孫啟進 | 淮陰師范學院 | 二等獎 |
72 | 新時代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機理研究——基于教與學的視角 | 葉柏森 | 揚州大學 | 二等獎 |
73 | 共和國教育學70年·德育原理卷 | 張忠華 | 江蘇大學 | 二等獎 |
74 | 獨立學院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及對策研究——基于江蘇省八所獨立學院的實證分析 | 潘柏 |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 二等獎 |
75 | 在線課程中教師教學性存在對學生學習參與度的作用研究 | 王洋 | 南京師范大學 | 二等獎 |
76 | 良知與教育 | 高偉 | 江蘇師范大學 | 二等獎 |
77 | 職業(yè)教育與高等教育融合研究 | 吳濟慧 | 江蘇理工學院 | 二等獎 |
78 | “新時代教育十論”(外一篇)系列論文 | 陳國安 | 蘇州大學 | 二等獎 |
79 | 探索農村教育平衡充分發(fā)展的現代化路徑研究 | 喬暉 | 鹽城師范學院 | 二等獎 |
80 | 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及退役運動員安置問題研究 | 王欣 | 鹽城工學院 | 二等獎 |
81 |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評”一致性研究 | 劉江田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82 | 整體意義關聯(lián)思維結構發(fā)展——小學數學結構化學習的教學指導實踐研究 | 吳玉國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83 | 田野中的兒童學習樣態(tài)研究 | 蔣寧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84 |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凸顯科學思維能力的行動研究 | 許志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85 | 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變革研究 | 韓建芳 | 無錫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86 | 幼兒挑戰(zhàn)性運動課程 | 鄒紅英 | 無錫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87 | 深度學習促進初中生數學高階思維發(fā)展的實踐探索 | 孫學東 | 無錫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88 | 初中語文跨學科寫作教學實踐 | 朱慶國 | 徐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89 | 統(tǒng)編版教材解讀及實施策略 | 朱旭光 | 徐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0 | 經驗寫作:小學經驗式習作教學的范式建構與實踐研究 | 許繼忠 | 徐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1 | 繪制高中育人方式整體改革“施工圖” | 陳青 | 徐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2 | “兒童成長節(jié)律”學校課程的建構與實施 | 李偉平 | 常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3 | 全息閱讀為兒童打開一個新世界 | 徐燕娟 | 常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4 | 普通高中教育戲劇課程開發(fā)與學科應用 | 殷群 | 常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5 | 國家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建構與實踐 | 沈玉紅 | 蘇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6 | “兒童定制學習”實踐探索 | 劉慧 | 蘇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7 | 在閱讀教學中發(fā)展言語思維 | 徐德湖 | 蘇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8 | 游戲,讓學習更美好 | 李繼東 | 南通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99 | 智性學習:讓數學課堂散發(fā)應有的魅力 | 陳金飛 | 南通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0 | 培根鑄魂的中國本色小學母語教育研究 | 吳建英 | 南通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1 | 言意創(chuàng)生: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追求 | 楊彬 | 南通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2 | “做思共生”科學教育的連云港創(chuàng)新實踐 | 倪葉陶 | 連云港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3 | 量感培養(yǎng),為兒童思維成長賦能 | 梁培斌 | 連云港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4 | 高中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機制與實施路徑研究 | 宋秀云 | 連云港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5 | 基于物理觀念形成和發(fā)展的高中物理單元教學設計 | 周棟梁 | 連云港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6 | 美好教育 | 管曉蓉 | 淮安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7 | 基于學習心理規(guī)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研究 | 張晞 | 淮安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8 | 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實踐研究成果文集 | 顏春紅 | 淮安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09 | 初中古詩文同質異文整合閱讀教學實踐與研究 | 周忠玉 | 鹽城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0 | “涵化語文”教育實踐探索 | 荀以勇 | 鹽城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1 | 幼兒科學關鍵經驗園本建構的實踐與探索 | 祁曉霞 | 鹽城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2 | 兒童“創(chuàng)意讀寫”理論與實踐新研究 | 梅艷 | 鹽城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3 | 證據推理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沈兆剛 | 揚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4 | 藍天下的學習:幼兒快樂成長計劃 | 曹春霞 | 揚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5 | 高考綜合改革選科問題研究 | 張?zhí)烊?/span> | 揚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6 | 來,一起讀書吧:培養(yǎng)自主閱讀者的整本書閱讀區(qū)域實踐 | 張晨暉 | 鎮(zhèn)江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7 | 遵循自然:鄉(xiāng)村幼兒園兒童生活課程開發(fā) | 楊華俊 | 鎮(zhèn)江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8 | 支持每一個:農村園“兒童工作坊”的實踐探索 | 王海英 | 鎮(zhèn)江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19 | 工具素養(yǎng)為導向的創(chuàng)客式學習模式探索 | 蔡艷 | 鎮(zhèn)江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0 | 玩出大師來——幼兒園公共建構游戲的實踐和探索 | 朱巧云 | 鎮(zhèn)江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1 | 指向深度學習游戲樣態(tài)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 盧素芳 | 泰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2 | 國學浸潤:破解晨會課實踐難題的有效之舉 | 丁正后 | 泰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3 | 基于深度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策略研究 | 沙國禪 | 泰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4 | 構建提升初中生數學基本能力的教學體系的實踐研究 | 張誠 | 宿遷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5 | “意象思維”映射下的語文教學實踐探索 | 王學林 | 宿遷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6 | 教材比較視閾下的“學生實驗活動”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 | 胡巢生 | 宿遷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7 | 根植于環(huán)境養(yǎng)成于實踐——儒家文化校本課程育人的實踐探索 | 王麗梅 | 宿遷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8 |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實施的實踐研究 | 李金梅 | 宿遷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29 | 工匠精神引領職業(yè)學校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實踐研究 | 曾海娟 | 無錫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30 | 現代職業(yè)學校專業(yè)建設論 | 王云清 | 常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31 |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中職數學深度教學探索與實踐 | 湯明清 | 揚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32 | 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研學旅行課程建構——以“地理大發(fā)現”研學旅行課程為例 | 徐海龍 | 無錫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33 | 分享教育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與建構研究 | 楊娟玉 | 常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34 | 秉承張謇教育思想的“大生課堂”理性建構與實踐轉型 | 帥寧華 | 南通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35 | 踐禮養(yǎng)德:文明禮儀育人的創(chuàng)新實踐 | 吉海榮 | 連云港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36 | 校長雙責制:科學與人文相融的專業(yè)向度 | 夏心軍 | 揚州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37 | 寓法于教——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 | 周云文 | 宿遷市教育局 | 三等獎 |
138 | 幸福視域下“三位一體”高職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 孫麗芳 |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39 | 基于虛擬仿真平臺的新課程模式實踐研究 | 魏靜 | 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40 | 紡織服裝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立交橋建設研究與實踐 | 丁永久 | 江蘇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41 | 產教深度融合下航運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研究 | 謝保峰 | 江蘇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42 | 基于BIM“五位一體”教學模式在工科專業(yè)課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 田建冬 | 蘇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43 | “雙高計劃”視閾下高職教師“333”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模式探析 | 王斌 | 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44 | 高質量發(fā)展背景下江蘇高職院校教學部門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 | 魏萍 | 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45 | 高職教育現代化質量治理體系的結構與要素 | 陳壽根 | 江蘇城鄉(xiāng)建設職業(yè)學院 | 三等獎 |
146 | 網絡學習背景下MCAT模式的反饋性教學在基礎醫(yī)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 何葉成 | 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47 | 基于職業(yè)教育視角的中國旅游人才供給與需求研究報告 | 操陽 | 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 | 三等獎 |
148 | 精準督導助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提升的理論探索與實踐 | 王傳斌 | 江蘇財會職業(yè)學院 | 三等獎 |
149 |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專班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踐 | 陳長偉 | 昆山登云科技職業(yè)學院 | 三等獎 |
150 | 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構建與實踐研究 | 丁鋼 | 鎮(zhèn)江市高等??茖W校 | 三等獎 |
151 | 幼兒成長:共同的責任 | 李飛 |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三等獎 |
152 | 江蘇省實施“七年一貫制師范定向生培養(yǎng)試點”政策研究報告 | 孫國春 | 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 | 三等獎 |
153 | 產教命運共同體視域下高素質農民培育研究 | 袁剛 | 揚州市職業(yè)大學 | 三等獎 |
154 | 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新時代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 | 傅小芳 | 蘇州市職業(yè)大學 | 三等獎 |
155 | “新文科”“超學科”與“共同體”——面向解決生活世界復雜問題的研究與教育 | 趙奎英 | 南京大學 | 三等獎 |
156 | 我國義務教育財政體制的改革與發(fā)展 | 陳靜漪 | 河海大學 | 三等獎 |
157 | 電子信息類創(chuàng)新人才全周期培養(yǎng)體系研究 | 肖建 | 南京郵電大學 | 三等獎 |
158 | 教書重在育人育人重在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小學語文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 康玲玲 | 南京林業(yè)大學 | 三等獎 |
159 | 以學生為中心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集成教育范式初探 | 聶永江 | 南京林業(yè)大學 | 三等獎 |
160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 | 農春仕 | 南京林業(yè)大學 | 三等獎 |
161 | 高校海歸英語教師身份認同與專業(yè)發(fā)展研究 | 楊春紅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三等獎 |
162 | 中學語文名師教例評析 | 汲安慶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三等獎 |
163 | 動機在二語口語能力提升中的建模研究 | 胡元江 | 南京工業(yè)大學 | 三等獎 |
164 | 兒童立場與統(tǒng)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研究 | 章樂 | 南京師范大學 | 三等獎 |
165 | 經濟轉型時期高校擴招政策的收入分配效應研究 | 方超 | 南京財經大學 | 三等獎 |
166 | 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在內科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周蕾 | 南京醫(yī)科大學 | 三等獎 |
167 | 行業(yè)特色型大學以學科群推進“雙一流”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路徑 | 胡剛 |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 三等獎 |
168 | 高校適應性體育 | 李波 | 南京體育學院 | 三等獎 |
169 |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工程教育能力發(fā)展研究 | 張泳 | 南京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170 | 教育學方法論探源:一門有兒童的教育學導論 | 江峰 | 南京曉莊學院 | 三等獎 |
171 | 語言水平對二語學習者聽力、閱讀理解過程中認知負荷的影響 | 顧琦一 | 江南大學 | 三等獎 |
172 | 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發(fā)展中心運行機制研究 | 屈廖健 | 江南大學 | 三等獎 |
173 | 多學段視域下大學英語系統(tǒng)化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 唐書哲 | 中國礦業(yè)大學 | 三等獎 |
174 | 醫(yī)教協(xié)同麻醉護理人才培養(yǎng)聯(lián)合體建設與實踐 | 周芳 | 徐州醫(yī)科大學 | 三等獎 |
175 | 應用型本科人才彈性力培養(yǎng) | 鄒一琴 | 常州工學院 | 三等獎 |
176 | 語篇類型共生關系研究 | 劉新芳 | 蘇州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177 | 行業(yè)課程的理論邏輯與建設路徑研究 | 張根華 | 常熟理工學院 | 三等獎 |
178 | 師范生公費教育的政策創(chuàng)新與實踐檢視 | 吳東照 | 南通大學 | 三等獎 |
179 | 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 朱國軍 | 江蘇海洋大學 | 三等獎 |
180 | 蔡元培與梅貽琦大學治理風格的對比研究——兼論教育家的轉型 | 張權力 | 鹽城師范學院 | 三等獎 |
181 | “教、管、控”三位一體的實驗室安全風險綜合治理體系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 王國田 | 揚州大學 | 三等獎 |
182 | 論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 | 陸道坤 | 江蘇大學 | 三等獎 |
183 | 船海類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江蘇科技大學為例 | 葛世倫 | 江蘇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184 | 產學研合作知識協(xié)同演化博弈研究 | 吳潔 | 江蘇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185 | 協(xié)同科研實踐平臺,“知行合一”教學格局——機制類專業(yè)動態(tài)培養(yǎng)體系探索與實踐 | 范鈞 | 宿遷學院 | 三等獎 |
186 | 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地方立法研究 | 崔新有 | 江蘇開放大學 | 三等獎 |
187 | “政校行企”協(xié)同育人——中德合作太倉雙元制本科項目的探索與實踐 | 董梅芳 |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 | 三等獎 |
188 | 新文科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yè)構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育人平臺的探索與實踐 | 闞玉金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 | 三等獎 |
189 | 高校管理人員專業(yè)發(fā)展研究 | 何淑通 | 南京醫(yī)科大學康達學院 | 三等獎 |
190 | 藥學類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系列研究 | 呂志陽 |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翰林學院 | 三等獎 |
191 | 獨立學院轉設的困境與路徑創(chuàng)新 | 劉洪 |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92 | 我國獨立學院轉設發(fā)展效果證明的實證研究 | 闕明坤 | 無錫太湖學院 | 三等獎 |
193 | 民辦高校改革發(fā)展啟示錄 | 王寶根 | 南通理工學院 | 三等獎 |
194 |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應用轉型的理論與實踐 | 徐向明 | 泰州學院 | 三等獎 |
195 | 如何靠自己擺脫強迫癥 | 黃愛國 |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 三等獎 |
196 | 卓越政府會計人才能力框架與評價機制研究 | 潘俊 | 南京審計大學 | 三等獎 |
197 | 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現代發(fā)展的動力機制研究 | 王龍飛 | 南京體育學院 | 三等獎 |
198 | 學習心理研究:理論與實踐 | 張鵬程 | 南通大學 | 三等獎 |
199 | 社會資本視角下的鄉(xiāng)村學校變革研究 | 劉國艷 | 淮陰師范學院 | 三等獎 |
200 | 杜亞泉與中國近代科學教育 | 閻乃勝 | 宿遷學院 | 三等獎 |
來源:江蘇省教育廳
01
02
03